入秋之际,连云港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赣榆204国道大修工程中,成功实现了8.8公里沥青路面全结构层无人化施工,并创新应用“沥青路面摊铺厚度-离析双模态实时诊断系统”,以智慧赋能新模式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以"高效率、高质量、高安全、零事故"的智慧养护实践,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连云港方案"。

一、沥青路面全结构层无人化施工

沥青路面无人集群施工是多技术融合应用的典范。系统由路径规划与决策模块、局域网通讯模块、控制执行模块、环境感知模块、施工质量管控模块五大核心模块组成,具备远程控制、实时监控、数据可视化等功能。通过智能可视化系统,可精准设置压实遍数、重叠度、转向、振动等参数,自主规划集群碾压轨迹,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引导和贴边碾压,确保全断面碾压均匀性。

1、质量突破

无人集群施工技术通过智能协同作业,有效杜绝了因人为操作引发的漏压与过压隐患。其卓越的平稳性与协同控制能力,显著提高了路面平整度与压实均匀性,保障施工质量的高标准。

2、安全保障

通过“5米预警减速、2米主动制动、一键紧急停止”的三重安全防护,为作业人员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有效消除碰撞隐患,全面保障人员远离高危环境。

3、效率提升

依托碾压路径的智能优化,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单机作业效率,更突破了传统人工作业的时长限制,实现了无人化、全天候连续作业,推动施工产能实现30%的跨越式增长。

4、低碳节能

无人施工技术赋能绿色建造,路径优化使碾压效率提升20%,油耗与排放同步下降,助力"双碳"目标落地。更通过提升过程质量管控水平,实现了降本增效与节能降碳的协同共赢。


二、沥青路面摊铺厚度-离析双模态实时诊断系统

传统沥青摊铺长期面临实时反馈弱、全域监控难的问题。金沙js333线路项目团队研发的“沥青路面摊铺厚度-离析双模态实时诊断系统”,融合探地雷达、北斗定位与双目视觉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厚度与离析程度的双维度动态监测。

系统借助可视化平台与声光预警实时反馈施工质量,精准指导现场调整,形成“监测-预警-整改”闭环管理,实现了全流程智慧化管控,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有效降低早期病害风险,推动道路施工向高质量智能化转型。

1、沥青路面摊铺厚度诊断

基于探地雷达的厚度实时检测技术,通过解析电磁波在基层的反射信号,实现了摊铺厚度的精准、无损测量。该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工后检测的滞后模式,能即时指导作业人员采取措施,保障施工质量的高标准与一致性。

2、沥青路面摊铺离析诊断

为实现对摊铺质量的动态精细管控,本系统基于双目视觉与智能算法,构建了混合料离析实时监测体系。通过声光预警与人工干预的闭环管理,实现了从“被动发现”到“主动处理”的转变,极大提升了质量管控效率与摊铺效果。


连云港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204国道为试点,全力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干线公路智慧养护示范工程。通过集成智能无人施工装备、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实时诊断系统,全面实现了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的协同跃升,为“苏式养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连云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