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指引下,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数智化变革。作为这一变革的标杆示范,宁盐高速NY-YZ5标智慧梁场项目以创新实践诠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宁盐高速NY-YZ5标智慧梁场管理平台由金沙js333线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通过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创新应用,不仅实现了6579片预制箱梁的智能化生产,更开创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这座占地338亩的"未来工厂",融合了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样板。
一、超级工程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1、规模空前的生产管理压力
宁盐高速NY-YZ5标智慧梁场承担着5至11标段共6579片预制箱梁的生产任务,其中5标段3877片,6-11标段2702片。项目需要同时生产30米(4009片)、35米(894片)和40米(1676片)三种规格的箱梁,单日最高产量需达到13片。如此大规模、多规格的混合生产,对生产调度和资源协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人工排产方式难以应对复杂的生产组织,亟需智能化手段实现精准调度。
2、精益求精的质量管控要求
尽管引入了智能化生产线和智慧控制系统,项目仍需严格把控材料检测、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19道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预制构件尺寸和强度的均质化要求极高,任何细微的设备协同误差或工艺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难以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监控,必须依靠数字化手段确保质量达标。
3、复杂多维的协同管理难题
项目需要统筹八大功能区、数百台设备的协同运作,确保钢筋加工、模板安装、混凝土养护等工序的无缝衔接。同时,还需要为5-11标段规划最优运梁路线,协调跨标段的运输需求。这些复杂的协同工作对资源调度提出了极高要求,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项目需求。
4、与时俱进的环保安全管理
在封闭式车间环境下,项目需要同步落实扬尘控制等环保措施,同时强化特种设备操作、高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这些新增的管理要求,使得传统管理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必须依靠智能化手段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环保监控。
二、金沙js333线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1、智能生产指挥中枢
系统深度融合总体架梁进度目标,建立"产能-库存-施工"三维联动模型,采用滚动式计划管理模式,智能生成全周期生产计划。通过多维度智能调度机制,实现生产计划的精准管控,确保生产进度与工期的双重保障。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综合考虑各标段需求、设备状态、物料供应等多种因素,实现生产计划的动态优化。
2、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
构建全要素数字化管控体系,实时采集工艺参数,形成质量数据湖。通过设备协同控制中枢,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和预警,确保生产数据的完整性和工艺异常的及时处置,实现质量问题的可追溯、责任可定位。这一体系突破了传统质量管理的局限性,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管控。
3、智慧化协同管理平台
以BIM技术为基础,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各工序的智能排程和无缝衔接。通过数据集成中枢与智能决策系统,全面感知梁场生产、安全、人员等各方面的信息,为施工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该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的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
4、可视化运营管理中心
构建高精度三维数字孪生梁场,实现对全要素数据的实时感知与动态映射。通过驾驶舱大屏、移动端多维度展示生产效能与安全态势,实现"一屏统管、分级管控"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这一创新应用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六大创新技术亮点
1、智能排产优化系统
面向多标段、多订单场景,构建智能排产算法模型。系统可根据最新订单任务,基于交付时间、生产能力、存梁能力等多维度因素,自动生成最优排产方案,并支持管理人员通过参数调整来模拟对比不同方案。这一系统的创新价值在于将复杂的排产工作智能化,大幅提升了排产效率。
2、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
以BIM技术为核心,构建高精度三维数字孪生梁场。通过集成生产线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人员定位等数据,打通设计、生产、架设全流程信息流,为智能排产、风险预判提供可视化决策依据。该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物理梁场与数字模型的实时联动。
3、全流程数据采集技术
创新性的利用梁场设备采用创新性算法系统实现了自动采集梁场自购设备数据,通过专用软件实时获取设备状态信息,实现预制梁生产全流程数据的自动采集。这一技术突破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提高了数据可靠性,为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4、工序智能互联系统
配备专用工序提醒设备,内置标准工序流程。系统能够智能感知各工序完成状态,及时提醒下一班组进行工作准备。这一创新有效利用了施工衔接的碎片时间,提升了整体作业效率,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工序衔接不畅的难题。
5、精准工程量计算系统
基于设计规范开发算法,依据输入的梁型、梁长、梁高等参数,快速精准计算每片梁工程量。这一系统为材料需求测算和成本预算提供可靠依据,助力项目精细化管理,解决了传统工程算量效率低、误差大的问题。
6、DeepSeek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多模态交互、数据分析及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精准预测和智能优化。智能问答和知识管理功能为现场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持,有效提升了整体运营效能。这一创新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工程管理,开创了智能决策的新模式。
四、数字化赋能的行业未来
宁盐高速智慧梁场以"打造全省智慧梁场示范标杆"为目标,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构建了全国首个装配式桥梁全周期智能管控平台。项目创新推出的三大核心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排产系统、5G+北斗全域可视化平台、装配式构件工业互联网中心,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这一实践开创了"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的新质生产力范式,不仅重新定义了桥梁工业化标准,更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江苏经验。项目的成功实施证明,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
展望未来,金沙js333线路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重点推进数字孪生技术迭代和AI算法优化。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这套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推广至更多重点项目,并研发新一代智能管理系统。同时,公司正在筹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五、金沙js333线路智慧梁场案例
1、仪禄高速智慧梁场
位于仪征市华电路与Y404道路交汇处西侧,占地150亩,主要负责1607片预制箱梁的生产。该梁场采用移动台座+整体式液压侧模流水线生产技术,实现全室内施工,并配备智能蒸养系统以降低气候影响。信息化方面,搭建了涵盖19项功能的智慧梁场系统,包括生产线监控、可视化找梁、模板开合监测等,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2、连宿高速(连云港段)智慧梁场
分布于连宿高速1标、4标、5标,其中1标产量最高(2237片),4标和5标分别生产464片和1399片。该梁场采用移动台座监测技术,通过芯片绑定预制梁与台座,实时追踪工序时间和位置。1标梁场还配备了可视化找梁模块,结合灯控设备实现快速定位存梁位置,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3、宜春市上高智慧梁场
位于上高县五里岭工业园区,一期占地180亩,可存放220片箱梁及200片空心梁板。该梁场采用BIM模型贯穿生产周期,并定制了“1+1+8”信息化平台(1个平台+1套控制系统+8大模块),实现28个生产节点的全流程把控。智能喷淋养生、自动数据采集及二维码追溯系统显著提升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4、126省道南京段智慧梁场
位于南京市云台山脚下,占地243亩,生产1810片小箱梁、390根盖梁及916根立柱等。该梁场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生产体系,并通过总控中心实时监控进度、质量及环保数据。配套智能张拉、压浆及喷淋系统,实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建造示范基地。
5、苏台高速智慧梁场
分布于七都至桃源段2标、3标、5标,其中3标产量最大(2826片)。该梁场采用智慧工地平台,集成29项功能,包括梁场数据可视化、生产线监测和疫情防控等。硬件方面配备地磅监控、智能张拉、蒸汽养生等设备,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智能化管控,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
6、合纵高速智慧梁场
位于合肥至枞阳段桐城厂,占地203亩,预制总砼方量达14.25万m³,包括1816片轻型T梁。该梁场创新采用鱼雷罐运输、智能蒸养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确保构件尺寸精准。信息化平台支持物资自动预警、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及生产流程跟踪,实现高效、高质量生产。
7、盐洛高速智慧梁场
位于宿城至泗洪段SS-3标,占地约5万平方米,采用双线8条生产线的流水化作业模式。该梁场应用移动台座+液压模板技术,并配备智能张拉、压浆及喷淋系统。信息化平台集成指挥大屏、构件管理及数据分析功能,实现预制梁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